电负性与电子亲和力:差异与比较

电子是无处不在的亚原子粒子。 由于它们没有成分或子结构,因此被认为是基本粒子。

电子在多种物理、化学和电学现象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是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原因。

需要电子参与来展示行为的两个这样的化学性质是电负性和电子亲和力。 这两种特性都与电子增益有关并且相互关联。

电子亲和力是原子在 分子 展示,但电负性是与其他原子形成键的原子的属性。 电子的存在对于各种元素表现出的这些化学性质至关重要。

关键精华

  1. 电负性衡量原子在共价键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而电子亲和力是原子获得电子时释放的能量。
  2. 电负性是按比例测量的相对属性,而电子亲和力是以电子伏特测量的绝对属性。
  3. 电负性和电子亲和力是相关的,因为具有较高电负性值的原子也往往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力值。

电负性与电子亲和力

电负性测量原子在化学键中将电子吸引到自身的能力。 电子亲和力是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的量度,是一种趋势的量度 原子 吸引额外的电子形成带负电的离子。

电负性与电子亲和力

对比表

比较参数电负性电亲和力
定义 原子的特性会吸引电子。 该性质是指将电子添加到原子时的能量释放。
标准单位它是用鲍林测量的。 虽然它是以每摩尔千焦耳来衡量的。
自然此属性是定性的。 而此属性是定量的。
关联原子与其相关的原子是键合的。 在这里,相关的原子附着在分子上或者是中性的。
最高价值当吸引能量高时获得最高值。 而在这种情况下,当核电荷更多时获得最高值。
因素原子序数和价电子与带电核之间的距离是影响电负性的因素。 原子的大小、核电荷和原子的电子构型是影响电子亲和力的因素。
元素氟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而钫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氯的电子亲和力最高,而氖的电子亲和力最低。

什么是电负性?

1811 年,Jöns Jacob Berzelius 首次引入了“电负性”一词。 但经过更多的发现和讨论,直到 1932 年,莱纳斯·鲍林 (Linus Pauling) 才完全发现了电负性的性质,当时他创建了一个取决于键焓的电负性标度。 这进一步帮助了价键理论的发现。

另请参阅:  腹水与水肿:差异与比较

A的化学性质 原子 将一对共享电子吸引到它称为电负性。 简而言之,电负性是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核与价电子的距离越大,电负性越大。 因此,原子核中电子的原子序数和位置是影响电负性的主要因素。

当取两个具有电负性的原子时,原子电负性之间的差异增加将导致它们之间的极性键增加,负端具有较高电负性的原子。

在相对尺度上,电负性沿周期从左到右增加,并在穿过一个基团时降低。 据此,氟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而钫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电负性

什么是电子亲和力?

电子亲和力测量当电子被添加到分子中的原子或气态的中性原子时发生的能量放电,形成负离子。 此属性由“Eea”捐赠,以每摩尔千焦耳 (KJ) 计量。

原子的大小,即原子大小、核变化和分子或原子的电子构型,决定了原子或元素的电子亲和力。 具有较大正电子亲和力值的原子或分子称为电子受体,而具有较低正电子亲和力值的原子或分子称为电子供体。

电子亲和力的性质仅用于气态原子和分子的情况,因为固态和液态原子的能级在与其他原子或分子接触时会发生变化。

另请参阅:  马与小马:差异与比较

罗伯特·马利肯 (Robert S. Mulliken) 使用元素的许多电子亲和力来开发电负性标度。 其他概念,如化学硬度、化学势等,也都涉及到电子亲和力的理论。

与电负性一样,电子亲和力在穿过周期时会增加,而在基团中会降低。 基于此, 电子亲和力值最高,氖最低。

电子亲和力

电负性和电子亲和力之间的主要区别

  1. 电负性是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而电子亲和力是在这期间发射的能量。
  2. 电负性是定性的,而电子亲和力是定量的。
  3. 在电负性中,涉及键合原子,但在电子亲和力中,原子是中性的或在分子中。
  4. 一个以 Pauling 为单位,另一个以 KJ/mole 为单位。
  5. 原子序数和距离影响电负性; 原子大小、核电荷和构型影响电子亲和力。
参考资料
  1. 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cr50004a005

最后更新时间:11 年 2023 月 XNUMX 日

点1
一个请求?

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来写这篇博文,为您提供价值。 如果您考虑在社交媒体上或与您的朋友/家人分享,这对我很有帮助。 分享是♥️

关于“电负性与电子亲和势:差异与比较”的 24 个思考

  1. 我发现这是对电子亚原子粒子及其化学性质的精彩介绍。然而,所使用的技术语言的复杂性应该降低,以使其更容易被更广泛的受众所理解。

    回复
  2. 电子亚原子粒子确实令人着迷!这篇文章以非常翔实的方式介绍了电负性和电子亲和力的发现历史。

    回复

发表评论

想保存这篇文章以备后用? 点击右下角的心形收藏到你自己的文章箱!